资讯
2025-07-07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026年接收优秀应届 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预报名通知 ...
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,我们是否总在被动地“防止更糟”? 近日,国际顶尖学术期刊《自然》(Nature)发表了国际研究团队的合作论文《面向地球未来的愿景式方法》(An Aspirational Approach to Planetary Futures),提出了革命性思路:与其为人类活动设定“边界”和“目标”,不如像衡量人类发展 ...
6月21日下午,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025届毕业大会暨2025年学位授予仪式在海琴二号楼B102举行。学院领导、教师代表和2025届毕业生参加了此次大会。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游顺勇主持。董文杰院长在毕业致辞中回顾学院建院十年来服务国家“双碳”目标、应对气候变化、助力防灾减灾等历程,强调 ...
联系我们 广东省珠海市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2号 ...
先后负责、参与香港科技大学自主项目3项、香港基金委支持的香港四校联合项目1项和香港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1项; 主持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1项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,广东省区域联合基金1项和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基金1项。 欢迎加入FutureCity-BEUP(Built Environment and Urban Physics ...
CNC-FE重点研究领域 我们的组织植根于20个全球研究项目的工作。这些网络有很长的历史,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,在可持续性科学的前沿产生研究。它们在定义、推进和形成地球系统科学领域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,该领域考虑了地球所有部分,包括人类社会,是如何相互连接和塑造的 ...
杭建 / Hang Jian [教授 / Professor] 基本情况 简介:杭建,中山大学教授,博士研究生导师,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 (2016),广东特支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青年拔尖人才 (2016)、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(2019)。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 ...
王东海,博士、教授、博导王东海,博士、教授、博导 王东海,博士,二级教授, 博士生导师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,中山大学 “ 百人计划二期 ” 引进学科带头人, 2013 年入选中国气象局首批科技领军人才,广东省气象学会天气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,中国气象学会天气学、热带 ...
杜宇,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北京大学气象学博士,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。研究方向为中小尺度气象与动力学,聚焦在暴雨、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机理、降水日变化和中尺度数值模拟与预报。在Nature Communications, GRL, MWR, JAS, JC和JGR等国际高水平SCI刊物上发表60余篇 ...
欢迎大气、生态、地理、环境、数学等跨学科学生、博士后和专职研究员加入! 研究兴趣:气候变化、碳中和、自然气候方案、能源-粮食-生态环境交互效应、模型开发等。 覃章才教授先后工作于普渡大学、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和中山大学,长期从事能源、自然、温室气体排放和碳中和等 ...
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,是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牵头联合广州市气象局、深圳市气象局、珠海市气象局、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、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、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、佛山市气象局、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、珠海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共10个单位,在 ...
依托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建设的行星环境与宜居性研究实验室(以下简称实验室)定于2025年7月中旬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 “行星科学夏令营”,组织本科生、高中生进行相关领域的学习、实践与交流。实验室将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,打造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和一系列色彩斑斓的活动。
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。
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